第645章 逐步走向正规
接下来的几天,完成整编的立独团逐渐走上正轨。
新兵营热火朝天的开始了属于他们新兵期的训练,而几个步兵营和工兵营的官兵们则都变成了生学,走进了课堂。
不过,他们这次学的,可不是什么行军打仗战术战法,他们学的,却是土木工程作业。
经过罗文裕一战,刘浪深深的感觉到工事的重要

,如果没有⾜够強的防御工事,立独团轻火力再強,只怕也没淹没在第八师团的重炮下了。但是,不是每一次和⽇军相遇,⽇本人都会给立独团一个月的时间让你建好工事的,也不是每一次立独团都会有机会在山地险要驻守的。
未来即将爆发的全面战争里,立独团是要与⽇军野战,无论是平原还是城市,立独团的所有人都得先学会利用地形修建工事,只有更好的保护自己,才能更有力的消灭敌人。
未来在淞沪会战一役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双方在这个平原城市共投⼊上百万军力,占据优势兵力的**却最终在那个⾎⾁磨坊将精锐消耗殆尽,除去⽇寇拥有大口径舰炮助阵以外,**简陋的防御工事也是其受重创的原因之一。
当然,海上那个低洼地带,挖上两尺就全是⽔的地形也是其中的劣势之一。
从成都请来的两位土木工程作业专家和⻩埔⾼材生新团副张儒浩是这次立独团步兵们为期两月的土木工程作业理论实践课堂的主讲。
新扩编的炮兵营不需要刘浪

心,虽然承诺的所有新炮没有到位,但赵二狗在人事任命下达的那个下午就给刘浪拿出了近半年內的训练计划,炮兵长途行军拉练、炮兵实弹

击训练、炮兵侦察训练、步炮兵协作训练、一线步兵引导战术训练等等一系列科目让刘浪对赵二狗完全刮目相看。
不用说,新进⼊炮兵营的张连副恐怕在这份齐全的训练计划中出力不少。既然赵二狗如此努力,刘浪还有什么说的?大笔一挥,同意了他所有申请,就连库存仅有的一百五十发炮弹都全部批给了他。
钱这东西,立独团不缺,缺的是训练有素的炮手。炮兵营现在可不是以前的百十号人,编制人数⾼达390人,其中绝大部分都还是连炮⾝都没摸过的新兵,在赵二狗的要求下,至少有两百五十号新兵是被编⼊了炮兵营的麾下。按赵二狗的说法,炮兵这种专业技术兵种不适合那些看到敌人上来了就冲动的拎着步

上的傻步兵,虽然说这话的他差点儿没被迟大奎追着在训练场上跑两圈,但听起来倒还似乎有几分道理,至少新兵更容易改造成一些。
肖风华的保卫处一经成立,就直接接管了立独团基地和位于基地后山的三个厂以及基地里的老叶同志的科研基地的保卫工作。也直到此时,各部主官也才知道宣布的编制上对保卫处编制并无具体规定的原因是什么,那是因为他需要时间来确定人员。
保卫处所有人员皆由肖风华由各部选用,但他需要时间来甄别,所有被他挑中的人员,无不是在长城一役表现出⾊并且⾝家清⽩人员。
从士兵到士官再到尉官不一而⾜,几乎都是各部的骨⼲力量。
眼瞅着自己刚到手的骨⼲就这样被肖风华的保卫处调走,各部主官那会愿意?纷纷找到刘浪告状,却被刘浪一一強势驳回。向来不吃亏的赵二狗指着老兄弟肖风华的鼻子骂了一通的后果就是,炮兵营被保卫处新成立的军纪纠察队连抓了三次,连续两天,炮兵营十人关噤闭,二十人

场列队站军姿供新兵们观看不说,因为风纪扣没扣好的赵大营长也被罚着在训练场军旗旗杆下站了⾜⾜两小时的军姿,赵大营长那张脸啊!都被“晒”成了猪肝。
于是,所有人都偃旗息鼓了。这会儿立独团所有人也算是看出来了,保卫处,对外算是防渗透防刺探的军情处,对內,那可是监察“百官”的监察处,权限可是大着呢!
刘浪对自己一手成立的类似于后世共和国“军委纪”立独团监察机构也很満意,成立仅仅十天,不仅是战后立独团上下那一股子呼之

出的骄狂气整肃一清,对三家工厂外来人员众多的甄别也有了不小的成效,总共驱除出和四川各派系军阀有联系的工人五名,甚至还检查出两个四川籍的制⾐工人直接就是国府那边的人,无孔不⼊的亚洲最大的报情机构已经显示出他的威力。
刘浪暗自庆幸不已,若不是工人被严噤进⼊基地,他都不知道国府那边已经对立独团了解多少。这当然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还是国中最大的敌人⽇本,可不能立独团这边厉兵秣马,那边⽇本鬼子就知道立独团准备怎么来揍他们,那仗可真就没法打了。
保卫处的力量再一次被得到加強,除去拥有立独团军籍的四十名⾝家清⽩的官兵,还有二百名被分配到各村生活的老战士推荐上来的预备役兵民加⼊,他们将在受过半年时间训练之后被派往四川和周边各地,成为立独团的眼睛,不⼊军籍,但薪酬却是普通官兵的数倍。
尤其是在立独团驻地的广元,所有进⼊广元的外乡人,都将会被严密控监。
除去华商集团,在未来四年里,立独团也逐渐的在开发完善自己的报情网。
小洋妞儿和范子冉早在立独团还在计算奖励的当天就已经离开基地去往成都,华商集团位于成都郊外的化肥厂已经选址完毕,需要他们两个华商集团的⾼层参加开工仪式。
而钢铁冶炼制造厂的地址就在距离立独团后山五里处,立独团开发的那个小型铁矿将为钢铁厂提供原料,和广元县府政已经谈妥了土地价格,不⽇就将开工建设。
做为立独团第一主官,刘浪自然也没闲着。
老叶同志率领的科研团队早在海上就已经提炼出了磺胺的第一批临

物药,回归广元基地这半月来,再度提纯了一批磺胺,基地周边遴选出的二十名患病村民将成为磺胺的又一次检验者,基本已经被村医宣判死刑的村民们在接受了每人五十元大洋的“慰问金”之后自愿当上了国中制造的第二批磺胺临

试验“药人”这同时也是他们重获生新的最后一次机会。
已经使用磺胺两天了,第一天尚看不出太多效果,这一天就是宣布他们是生是死的⽇子,也是磺胺第二次临

试验是否成功的⽇子。如果成功,那么磺胺将会进行量产储存,等到磺胺在国外上市,国內的磺胺物药也会同期上市。
刘浪和一帮参与磺胺研制的华清大学⾼材生们在隔离区外焦急的等候着,等着立独团军医对里面二十名病人的最后确诊结果。
m.TIdUxS.cc